|
重陽宮記5 c$ I% o6 `2 F( v; I }
5 q' [4 Y8 E! {6 B# ]
天空的海洋
# x! m; o$ D/ g# I* Q
! H: [% K* ^# I 庚寅年新春伊始,隨朋友一道前往戶縣祖庵重陽宮一游。$ N: M% ]5 B( o1 _+ b% _
車行駛在關中,我被關中平原的平坦和樸實給深深地吸引住了。雖然是車子在奔馳,然感覺秦嶺山脈似乎在一個平面上轉動,旋舞著她婀娜素裹的身姿,不時,有陣陣涼氣借著山勢,毫無顧忌地伸入車內,擁抱著每個人的全身,觸摸著你的每個神經(jīng),溫馨體貼之感頓起心胸,不由使人豁然開朗起來。我思索著如此的閑淡坦途,而一個小鎮(zhèn)上的重陽宮又能是個什么樣子呢?, g/ i2 a6 n; W1 ^! V8 b, \
車經(jīng)戶縣縣城,向西驅使,夾道的水杉樹,如迎賓的侍者,張開著她苗條的枝干歡迎你的到來。更使人不敢相信,遠處的田地被縱橫交錯的阡陌整齊地分布開來,一片一片、一片一片的,平展而方正地鋪了開去,規(guī)矩的布局中墨綠的顏色滋潤著你的眼睛。星羅棋布的村莊散落在其間,耀眼的住宅,折射著春日的陽光,顯得格外迷人,似乎在悄聲的召喚你,促使人聆聽那隱藏著的雞鳴犬吠和居者的歡笑聲,吸引著你一起分享她的平淡無奇。此時的秦嶺也越發(fā)靠近了,青黛色的容顏猶如未出閣的閨秀,羞澀地仍不露聲色地端坐在你的眼前,她那清秀沉靜的美,幾乎無法不令人屏住呼吸,細細體味她的神韻來。路盡處被一個不大的鎮(zhèn)落接納下來,朋友說我們已經(jīng)到祖庵鎮(zhèn),一會兒就可看到重陽宮了。
. P; P& M+ I+ D* e# m
/ k/ i) @$ z. {4 E: B 車子停了下來,一座標致的中國式古建筑風格的山門攔在你的眼前,只見斗拱勾連,挑檐飛角,黛瓦灰墻,鸞鳥走獸勾勒出一幅仙道的氣勢。門首臥著一塊巨石篆刻著紅色的“天下祖庭”赫然奪目,門首兩側屹立著雌雄石獅正氣十足、威武逼人。正中大門上的豎匾用木刻的“大重陽萬壽宮”閃爍著金色,顯得典雅渾厚,而它后面則是用石刻的“重陽宮”略顯平淡些。仔細看看大門的對聯(lián)則言道:勝地立宮挹終南秀氣;澄源開派弘道教真?zhèn)?/font>。兩廂的側門門額橫書“正心”和“誠意”,而那字體足可達意圓潤規(guī)整,一番道家的庵居之所就這樣一下子聳立在了你的心中。我尋思這座“重陽宮”真的就是挹終南秀氣、弘道教真?zhèn)髦貑幔恳驗槎嘁娦┟麑嶋y副的游覽場所,難免不讓人懷疑這“大重陽萬壽宮”是否也有點自夸其辭了。' B7 G$ k2 |2 |% }( e1 n1 ~5 k: |
" K5 y5 D2 R( { 入得山門,街市被一墻而阻,恍如脫了塵世,整潔清雅的境界便進入你的眼簾,一座古樸素淡的道家院落如一位蒼桑的老者無言的停在你的對面,只見前殿正房金黃色題匾“善惡照彰”,右聯(lián):金磚有眼是非別;左聯(lián):鐵鞭無情善惡分,愛憎分明,了然眼前。右?guī)T匾題“至虛極”左廂門匾書“寧靜篤”,澈透心地,讓人禁不住肅然敬畏,怎敢大聲噓氣。進得二門便看到了“七真殿”,一幅“何勞妙手豎吾像;但愿君心合我心”懸于柱前,八卦圖式的木格玄窗,雕器紋寶的木契墻裙,工筆重彩的檁椽,據(jù)說還有木刻乾隆朝代的圣旨 就存放在此間。七真殿里擺放的是祖師王重陽和全真七子的泥塑彩像,逼真之極如臨其人,邪念歪思剔除慮凈,靜氣凝神,悟道之念幾欲可生。如果沒記錯西沿墻刷頭有一十幾方寸的殘斷石刻:月色黯淡,樹石隱伏,一蓬頭蓄髯,駝背猙獰之人,翹首捏須,嬉笑張目地看著一個灌木叢中的鬼。那鬼顴骨突兀還以笑臉,假意諱情,殷勤備至的佝僂著幾乎枯竭的身軀,顯得無辜可憐、委屈難當,而又不和顏悅色的屈膝施禮,筆畫凝練奚落,刻骨畫心,人鬼之道意蘊十足。詳觀落款:唐.吳道子戲筆,不敢相信居然是吳道子真跡實筆:《鐘馗捉鬼圖》。當?shù)厝松剖孪慊?,以顯行善積德之舉,這恐非道家所提倡,而人道與鬼殊途,據(jù)說戶縣乃鐘馗故里,也是為迎合人世,懲戒歹人惡舉,昭彰善惡之徑吧。不僅感言:鬼乃心生,清凈之道,乾坤之世也要配以嬉鬧厲鬼,焚香拜祖以醒世俗。! R6 V6 n" {5 ? P- v, a5 P
0 o8 D7 K4 w+ P+ g5 U5 r( N# \ 繞過七真殿,塵囂隱去,一片僻靜之地呈現(xiàn)眼前,左右兩座樓臺,一上書:和諧之音;又一上曰:天籟之聲,豈不為悟道、布道、頌道之意,真可謂:“大道”傳于無聲之音,震人心緒。正前,一座氣勢恢弘的大殿巍峨而起,“大道光明”的牌匾赫然入目,似漢白玉石砌的臺廊,雕梁礕龍,黃瓦紅柱,高屋建瓴一派大氣。道家常有“善養(yǎng)浩然之氣”,“道法自然”如此清凈平川,自然平和的處所,焉能不使人正氣上浮,感悟“大道天成”“無為之道”“求真脫俗”。又怎不自覺到“退省”“僻靜”“修身”“修養(yǎng)智慧,寂除情欲”“得道”“中和”“行大愛”之念,全真道之旨意終成于此地,“光明”前程頷首可得,豈不使人居世俗而超脫,啟示“天道”,知曉“天性”“天命”而明“世俗人理”。環(huán)大殿漫步,放眼四周,千畝平翠綠,坦蕩鋪陳,人事物化,繁衍生息,率性樸素,平和天然,無怪乎,重陽宮之地為全真教派的教宗開源之寶地。
) Z! X5 y' W5 D ] Z$ ?5 x8 ], c$ k' Z
步下大殿,忽然看到一巨大異常的古樹,原來是一棵古銀杏,觀其枝葉猶有新枝嫩芽,據(jù)說有近乎兩千年的樹齡,巋然挺立,吸風潤雨,抱土拒火,伴隨世人,道義之意藏乎其間,足可啟示常人何以生存、生活,禱言此木正所謂:居塵出塵,住世超世。
& N' H0 N. U& x4 | 隨后便入得一大屋,不覺令人太息,只見碑石林立,巨龍翹身盤服,氣焰彰彌。又見龜首昂起,頑強倔強似乎有使不完的氣力,個個身負巨石,幾欲遠足,活脫古樸,形態(tài)可掬。細瞧一碑石,乃書:
! Q5 N1 L2 j* N* X e/ t# y 如夢令 5 w1 s5 W! U5 m% `& i/ ]
大道長生門戶,幾個惺惺覺悟。
1 D$ h: N W7 P- |# T0 g# K 鉛汞緊收藏,方始澄神絕慮。 / I5 M( S' {6 A- ~/ x9 m i
心慕 、心慕, 便趨蓬萊仙路。
$ K1 t* W; O5 ]/ [; k& N) c 是王重陽手書《如夢令》碑,字跡蒼勁有力,飄灑自如,勁力充沛。據(jù)傳王重陽修道自成“三玄功”為內家修煉之法,一反煉丹求仙之道,可強身健體,更能調息情欲,修養(yǎng)智慧。游覽此大房內,只見存有元代巨型石碑三十余通,據(jù)說只有皇帝御賜的碑石才可用龍附其上,此地則有皇帝璽書碑、元五代皇帝圣旨碑等7通,且還有獨特的蒙漢文對照。這些碑文為八思巴蒙古字與漢字對列,相傳蒙古民族早先沒有文字,不講文辭,而這些碑“對于研究元代文獻譯名的還原及演變,尤其具有重要價值,對于古代蒙古語言的研究也是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P631--632)。按內容這些五十余通石碑可分為:宗教歷史類、書法名碑類、八思巴文類、內丹功法類四種。如大元敕藏御服之碑、皇元孫真人道行碑為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fu)所書,實是書法名帖真跡,有誰可曾料想名家、宗法之瑰寶卻藏于此地,真可謂“大隱隱于市”而難為常人所識。
: p" i& n8 O% o ) W* _4 {8 q p( W' ^( J v
倉促參觀了重陽宮,這時才知重陽宮所在地稱為全真道祖庭,此處的集鎮(zhèn)便稱作“祖庵”鎮(zhèn)了。臨別前將重陽宮的大致摘抄了一下:重陽宮是我國金元時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北京自云觀、山西永樂宮、戶縣重陽宮)之一,是王重陽早年修道和葬骨之地。 重陽宮在元代規(guī)模宏大,殿堂建筑共計約5048間,東至東甘河,西達西甘河,南抵終南山,北近渭河,有道土近萬人。明清以后,屢遭破壞,宮院逐步縮小?,F(xiàn)僅存靈官殿、祖師殿兩座,原有碑石散棄露天,1962年,戶縣人民政府將這些碑石集中至玉皇殿舊址,成為“祖庵碑林”。
- Y$ v. y$ M; J/ F4 Y a4 G% U 簡短一行不足一日,未曾想居然覓得我國一道教圣地:全真教祖庭。
( o5 t1 g. U8 U; q- Z6 @/ g' a, g. l5 B- F/ x
! P$ i6 V6 @' b本文出自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kyandseablo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