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樓主 |
發(fā)表于 2010-3-15 13:03:38
|
只看該作者
三、關(guān)于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權(quán)利 9 I* u. w# j$ U
% _" x6 s+ Q+ Z! ?% q* k
美國的貧困、失業(yè)、無家可歸者等問題嚴重,勞動者的經(jīng)濟、社會、文化權(quán)利得不到保障。 ' w/ [" y" I( M
: n9 | }* n, j: \7 B 美國失業(yè)率創(chuàng)26年新高。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破產(chǎn)企業(yè)和個人數(shù)量不斷上升。美聯(lián)社2009年4月報道,過去12個月內(nèi)美國申請破產(chǎn)保護的企業(yè)和個人總數(shù)近120萬。過去一年中,每1000個美國人中就有4人申請破產(chǎn),破產(chǎn)率是2006年的兩倍。(注41)到2009年12月4日,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國共有130家銀行被迫關(guān)閉。(注42)據(jù)美國勞工部11月6日公布的數(shù)據(jù),美國2009年10月失業(yè)率達10.2%,有1600萬人找不到工作,創(chuàng)1983年以來最高紀錄。(注43)失業(yè)超過半年的有560萬人,占失業(yè)人數(shù)的35.6%。(注44)9月,年輕人的失業(yè)率高達25%,失業(yè)人數(shù)約為160萬,是1948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準。(注45)2009年3月7日結(jié)束的一周里,美國有547萬人繼續(xù)領(lǐng)取失業(yè)津貼,高于前一周的529萬人。(注46)
. e6 R. K6 _5 H& |' |
* R4 X- O Q- r8 M- B 貧困人口創(chuàng)11年新高?!度A盛頓郵報》2009年9月10日報道,2008年底,美國貧困人口達3980萬人,比2007年增加260萬人,占美國人口的13.2%,貧困率是1998年以來最高的一年。18至64歲貧困人口上升到2210萬,比2007年增加17萬人。陷入貧困的家庭占10.3%,達810萬個。(注47)《紐約時報》2009年9月29日報道,2008年,紐約市貧困率為18.2%,近28%的布郎克斯區(qū)居民生活在貧困中。(注48)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超過9萬戶加州貧困家庭被斷電斷氣。密歇根州一名93歲的老翁也因斷電斷氣凍死在家中。(注49)貧困導(dǎo)致美國自殺人數(shù)激增。據(jù)報道,美國每年約發(fā)生3.2萬起自殺事件,幾乎是1.8萬起謀殺案的兩倍。(注50)洛杉磯驗尸官辦公室的官員稱,由于經(jīng)濟危機導(dǎo)致許多家庭無法負擔(dān)喪葬費用。2008年,洛杉磯縣有712具尸體無人認領(lǐng),比上年增加36%。(注51) 9 A7 O8 g4 E2 |* i2 w7 |6 W' i5 C) _0 w
; l( v+ j0 s( q 挨餓人口居14年來最高。美國農(nóng)業(yè)部2009年11月16日報告稱,2008年,美國有14.6%即1700萬個家庭的4910萬人在挨餓,比2007年的11.1%即1300萬個家庭增加了31%,創(chuàng)1995年開始此項統(tǒng)計以來的最高紀錄。(注52)對食物沒有安全感的人從2007年的470萬上升到2008年的670萬。(注53)約15%的家庭還在為溫飽而奮斗。(注54)據(jù)統(tǒng)計,2009年8月,美國有3650萬人領(lǐng)取食物券,占總?cè)丝?∕8,比2008年增加了710萬。但只有2∕3符合申請資格的人獲得了食物券。(注55)
9 E2 H- x) T" f2 y' @; _) x5 p) C* s4 G
勞動者權(quán)利受到嚴重侵害?!都~約時報》2009年9月2日報道,根據(jù)紐約、洛杉磯和芝加哥學(xué)者一項針對4387名低收入工人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68%被調(diào)查的低收入者被克扣工資。在被迫加班的工人中有76%的人未得到相應(yīng)的加班報酬,57%被調(diào)查者的工資收入沒有依法足付證明。僅有8%因公負傷的人要求賠償。26%的被調(diào)查者的工資收入低于全國最低工資標準。在抱怨工資收入及待遇問題的工人當中,43%的工人有被打擊報復(fù)或被辭退的經(jīng)歷。(注56)《今日美國報》2009年7月20日報道,2007年,美國在工作場所死亡的人數(shù)為5657人,每天約有17人在工作中死亡,紐約州每年約有20萬人在工作場所受傷或得病。(注57) , J8 W, I! [9 F) c7 O# V, c1 [
" @+ b/ h5 K, |: P% M8 f8 ~ 沒有醫(yī)療保險的人數(shù)連續(xù)8年增加。根據(jù)美國人口普查局2009年9月10日公布的數(shù)據(jù),2008年,美國有4630萬人無法獲得醫(yī)療保險,占總?cè)丝诒壤?5.4%,比2007年的4570萬人增加約60萬人,是連續(xù)第8年增加。其中,18至64歲無醫(yī)療保險的人數(shù)從2007年的19.6%增加到2008年的20.3%。(注58)聯(lián)邦基金的調(diào)查顯示,2007至2009年,美國31個州18至64歲的成年人醫(yī)療保險范圍縮小。(注59)成年人無醫(yī)療保險人口比率極高的州由1999年的2個增加到2009年的9個。得克薩斯州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無醫(yī)療保險,居美國之首。(注60)休斯頓40.1%的居民無醫(yī)療保險。(注61)據(jù)統(tǒng)計,2008年,有2266名65歲以下的退伍軍人因缺乏醫(yī)療保險或醫(yī)療服務(wù)而死亡,全國因無醫(yī)療保險死亡的退伍軍人比在阿富汗戰(zhàn)場上陣亡人數(shù)高出14倍。(注62)消費者聯(lián)盟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過去一年,34%的年收入5萬美元以下家庭和21%的年收入10萬美元以上家庭醫(yī)療保險喪失或遭到削減;2∕3年收入5萬美元以下的家庭和1∕3年收入10萬美元以上的家庭削減了醫(yī)療支出。28%的人生病不去就醫(yī);25%的人無法支付醫(yī)療或藥品的費用;22%的人拖延實施醫(yī)療程序;20%的人有處方不買藥或不做醫(yī)療檢查;15%的人服用過期藥物或為了省錢而不遵醫(yī)囑按時服藥。(注63)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2009年12月8日發(fā)布報告稱,2007年美國人均壽命僅為78.1歲,在經(jīng)合組織成員國中居倒數(shù)第四位,而該年經(jīng)合組織成員國的人均壽命為79.1歲。(注64)
4 I8 @3 b2 g8 u5 J# E% T( |7 M; C2 o9 t
無家可歸者激增。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08年9月,美國有160萬人住進收容所,全家都在收容所的人數(shù)從2007年的47.3萬增加到2008年的51.7萬。(注65)2009年以來,芝加哥地區(qū)六個縣的無家可歸者有所增加,其中麥克亨利縣增加最多,比上年增長了125%,這些家庭只能住在棚車等簡易場所。(注66)2009年3月,加州州府薩克拉門托市形成了一個帳篷城,數(shù)百名無家可歸者聚集在此。南加州的圣莫尼卡市不惜動用武力定期將無家可歸者驅(qū)逐到市外。(注67)10月,底特律市的幾千名無家可歸者因擔(dān)心領(lǐng)不到政府的住房補助而大打出手。(注68)12月,紐約市收容所有6975名無家可歸的單身成人,這個數(shù)字不包括短期住所里的30698人、軍隊老兵和長期無家可歸者。(注69)《休斯頓紀事報》2009年3月16日報道,2008年9月,加爾維斯頓大量房屋在艾克颶風(fēng)中損毀,有數(shù)千災(zāi)民無法重返家園,約1700戶家庭未得到救助,大都居無定所。(注70)
* ]+ {" U, O8 \/ U# f& S( M: d) p `8 a
. ]$ Z2 x4 c' S# e% T" P% E& W( u% f ?。ㄗ?1)http:∕∕www.floridabankruptcyblog.com + G# n% G6 h; {: C
4 c, M6 g1 W( @2 O" G' i0 o (注42)《芝加哥論壇報》,2009年12月4日。
, p d6 q* T- F) X3 ^& S. I# s/ n
. p9 ?% j! ?& `1 t% R; a" G ?。ㄗ?3)《紐約時報》,2009年11月7日。 + S1 ?/ d" N7 T% o: L' }
, y1 T1 G# h5 l5 P! }
?。ㄗ?4)《紐約時報》,2009年11月13日。 9 ~8 i6 w+ M1 J
: E/ L% c- \ x3 g( X2 ]* n
?。ㄗ?5)《華盛頓郵報》,2009年9月7日。 + C$ ~ r1 ^* m1 \, j
7 B8 E2 J0 H8 H
?。ㄗ?6)http:∕∕247wallst.com,2009年3月19日。(注47)《華盛頓郵報》,2009年9月11日。
4 R6 s$ B) I [7 N- F; m
( j8 W, @' |2 y! s ?。ㄗ?8)《紐約時報》,2009年9月29日。 ; D- m, }+ h3 G% P1 W& t. m# G
, z9 {" ]% t( M
(注49)http:∕∕www.msnbc.msn.com
2 M% b D B, h: i- C. i$ {. N7 Q5 j
?。ㄗ?0)http:∕∕www.time.com 1 o* c$ Q' P P' K# Y- M& [
w: b7 n9 p5 y$ H" Y7 A
?。ㄗ?1)《洛杉磯時報》,2009年7月21日。 # Z2 h! Q: t, q1 g7 B% U) p
7 H& P9 o. k& T' c# w R
?。ㄗ?2)《紐約時報》,2009年11月17日;14.6% of Americans Could Not Afford Enough Food in 2008,《大西洋商業(yè)頻道》。 2 O; d" ^3 r% w. X
' D/ Y! N' b. q% q, i4 b2 s% K
?。ㄗ?3)美國生命科學(xué)網(wǎng)站,2009年11月26日。
3 Z& [. N) T8 ~6 v- A E" z7 k% T6 L" v
?。ㄗ?4)美聯(lián)社,2009年11月27日。
' Q! m$ x* [/ [& s9 H7 J# s! r4 w, v' s
(注55)http:∕∕www.associatedcontent.com : d1 i% x, i. _+ m ?9 ?4 X
5 z' t$ Q7 f5 x2 m (注56)《紐約時報》,2009年9月2日。
4 M" r# y! S) s) U! P0 t5 R, u: G1 B5 Q2 ?8 m: a
?。ㄗ?7)《今日美國報》2009年7月20日。 ; n* y6 Y1 @" m) g- g1 F6 T6 ]
) h/ N& F8 k4 J, N' v
(注58)http:∕∕www.census.gov 6 o$ b" G, ?. m0 J
3 P8 j. U: l m$ \( d1 ^' ? ?。ㄗ?9)路透社,2009年10月8日。 % l$ Y/ S3 N, Z3 u; Z
8 F$ `) X l/ n3 @1 W- W
?。ㄗ?0)http:∕∕www.ncpa.org 6 A' g5 g- k2 m7 }' H
: v9 N, s( m8 u3 i
?。ㄗ?1)http:∕∕www.msnbc.msn.com / c3 R7 M2 j! N
4 g" [) G# O+ s5 X ?。ㄗ?2)法新社,2009年11月11日。
$ Y, q/ ^, ]# `( k! o+ Q9 b% v' d& v2 y1 M i. v: ?. j
?。ㄗ?3)http:∕∕www.oregonlive.com 1 Z2 v6 _7 g2 q
5 e" `4 M7 s# T
?。ㄗ?4)http:∕∕www.msnbc.msn.com $ k5 e- ]! e7 V% a) d
6 a% O2 {$ g1 N& \1 @& B C% f2 { ?。ㄗ?5)《今日美國報》,2009年7月9日。
3 g3 [4 O2 b7 i! c2 Z, W, O& e( z& f3 C
?。ㄗ?6)《芝加哥論壇報》,2009年10月28日。
4 _( W/ R A' k% B* x
2 t. G# L( [( C% x. p ?。ㄗ?7)http:∕∕www.truthalyzer.com $ z$ D; W/ F' W2 ]( y
1 M0 N8 ?* s2 g0 P, K2 _7 `
(注68)《今日美國報》,2009年10月8日。 s1 Y- t0 c/ b, Y: H8 C M! _6 y
* F$ u7 x7 `5 Q+ ]; y( r: a! ^ (注69)《紐約時報》,2009年12月10日。
3 B. l6 ]& A0 r$ W) m/ s" z0 `$ s# b) L
?。ㄗ?0)《休斯頓紀事報》,2009年3月16日。
4 Z( E% M! ]; 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