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將:保釣者在中國釣魚島上被抓不值得自豪
. c- x9 Z7 H8 ?' ^2012-08-22 09:39環(huán)球網
9 S; g' V9 ]2 c! t/ h; y694
) ~0 n- ^2 z& e* U字號:TT' K$ h& S" k! z8 [- J" F( Y% F
專家訪談:“8·15”保釣是不是一場勝利?+ N( q/ B' w- M6 J$ U# y' o1 H/ u
! P) ^" Z- S5 d1 u4 g" O R “8·15”保釣歸來不算完
9 ?1 d' P, P7 x; R# S& b
* l9 n3 l7 C& p6 @ 李義強(世界華人保釣聯(lián)盟的非會長):“8·15”行動是由“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和“世界華人保釣聯(lián)盟”聯(lián)合展開的行動。我們民間保釣運動分為“常規(guī)的行動”和“針對性的行動”,這次是一次針對性的行動,是針對日本近期不斷挑釁的還擊。整個行動計劃是相繼展開,香港第一步先行動。但最后因為大陸和臺灣的各種因素,沒有如約展開,只有香港這一條船單獨行動。我們當時的規(guī)劃只要這條船進入離釣魚島12海里的主權海域就是成功的。當時這個行動是公開的,日本做了很大的防御,難度可想而知。1 A1 { ]4 H( x! n
D0 d8 O- T( w7 N3 g" I
民間從七十年代開始涉足釣魚島問題,1996年以前,始終停留在民間的街頭抗議的程度,1996年,日本在釣魚島上建燈塔,建城市,建機場,激怒了中國的老保釣,此后我們叫做“第二波保釣行動”。從1996年到“8·15”這個行動,我們大陸是5次行動,香港和臺灣大概有不下二三十次,我們只成功登過3次島,分別是1996年10月7號、2004年3月24號以及這次8月15號。; r* E, T, S! v1 h3 o; Z
: W" [& u6 q6 b, k- x- ~/ u “8月15號”是日本當年戰(zhàn)敗的日子,最大的意味就是我們有決心再次戰(zhàn)勝日本。在我們沖島成功以后,人員被捕,我們看到了中國政府起的作用,我們的人員不到48小時就安全返回了香港。返回以后,我們也做了后續(xù)的工作。不能把人放回來就這么了事,我們現(xiàn)在正在搜集證據起訴日本,首先是非法拘捕保釣人士,對我們是人權的傷害,其次是保釣船只被日本撞損。我們希望可以得到法律界的幫忙。
- J) A( I3 n* |" ?1 {" O9 X# j8 a
" |0 {; j& l# o3 U
莫世健(澳門大學的法學院院長):從我1984年讀書的時候開始,學的原則就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但擱置以后,就沒下文了。擱置以后,你不管別人就會管,以釣魚島為例就是日本人管,擱置三五十年以后,在法律上就越來越弱了。從1984年開始擱置爭議,擱置了這么多年也沒解決,擱置五十年還是這樣,擱置一百年以后,我覺得也不要解決了。從這個角度來講,我非常支持各種保釣行動。我個人覺得政府應該對民間的保釣活動進行支持,不要控制,讓民眾說話,讓大家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個人也愿意參加一些活動,包括李會長講的需要一些法律的支持和援助,我愿意參加。
& f3 n. h) I& b& s' L4 F% b
" ~ i, z* T7 z& K 郁志榮(中國海洋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對“8·15”保釣行動的評價,我用六個字總結:一是“積極”,首先,日子選得很好,利用8月15號日本人投降的日子,日本當時承諾要和平,這個日子非常有利。其次,就是勇敢,沖破封鎖線,沖擊日本海上保安廳,還有沖灘。不在海上不知道,兩個船的夾擊對生命的威脅很大,有可能會死人的,所以保釣人士的勇敢是可敬可佩的。由此,我就概括出另一個詞“危險”。
) n* j9 r7 t8 V/ O+ j) t" C+ r4 [0 V+ u: |, J, a) e) ^
第三個是“糾結”。日本在我們的領土上,扣押我們的人,再放我們的人,這和六十七年前有什么區(qū)別嗎?再保釣的時候,我也想參加一下??磸姆ɡ砩虾图记缮显趺蹿A他們。對“8·15”的保釣行動三個評價就是:“積極、危險、糾結”。
& D( b2 R% Q2 z6 C8 G6 ?3 H; y/ \7 o+ A) h5 w) H$ E
民間保釣究竟處在什么位置?我認為,應該是外交主導、海上勸導、輿論引導、國家領導、民間誘導。登島的目的是什么?我兩年前就找專家討論要不要去。專家說要去。國際法庭有一個審判的原則,實際控制是證據。三十八年了,我們不去,只靠外交部很微弱的聲音不行,我們去轉了三圈,回來以后畫圖入冊,我們到國際法庭上可以用這樣的行為去抗議,有備無患。民間保釣是很好的形式,但“為什么去”要搞清楚。
# C1 ^( U' |) C5 n3 s9 Y& d9 Q1 |! O+ M& Y
他們現(xiàn)在抓人了,然后就回去睡覺了,媒體也接受采訪了。不對,你為什么抓我們的人?這個問題要講清楚,要去追究。1 x) @! U% x Y8 ?3 k6 z4 R
+ ]* S+ y7 H& x' N+ t 掀起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全民保釣”熱潮" c6 ]2 C% s- N' r
: p+ e' d. i! S" q
陳傳仁(臺灣《海外華人的力量》作者):對于這次“8·15”保釣行動,我有三點看法:第一,在社會層面,保釣事件掀起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全民保釣”的熱潮。盡管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在2004年有兩次保釣人士曾經登島成功,但都沒有像這次這么大規(guī)模的輿論和影響力。我個人覺得在國難和外來壓力面前,中國人是相當團結的。這種團結的精神在2008年的奧運會火炬?zhèn)鬟f的時候,在汶川地震的時候,都曾經體現(xiàn)過。但這次,我感覺很震撼,得到了團結精神的發(fā)揚。
3 U+ K% u" v- b0 @8 h# }8 c$ T
% y/ C+ Y. ~% Z+ ^" `) e$ X* P g1 f 第二,我認為兩岸四地在全球層面形成了久違的“中國認同”。這次兩岸四地的保釣行動超越了大陸與臺灣的分歧。0 n% T" h+ w. O
; Q- M, v4 w& C8 N 第三,這次的保釣事件再次體現(xiàn)了我們中國在爭議海域及島嶼問題上采取的刺激、反應邏輯的有效性。在周邊沖突中,大陸方面一直很克制,總是對方作出刺激,大陸方面再做出反應,這個邏輯很有效。體現(xiàn)了大陸方面信守諾言。只要對方有動作,中國的反應肯定會使中國方面獲得更大利益。對于海洋爭議區(qū)的爭奪,未來會越來越激烈。中國方面應該有多層次的預案來應對未來還會存在的爭議。; `' V- f# [* {7 E o1 N
$ l+ y1 `4 ]/ L3 Q4 D2 G 很好地顯示了“民間外交”這條戰(zhàn)線+ C+ B4 ]+ U/ r" y
9 f( D. C7 H7 q. q
楚樹龍(清華大學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的副所長):作為學者,我認為這次保釣行動確實是中國多年來在釣魚島問題上,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一大進展,也應該說是一次大的勝利,而且這次勝利是民間在前的,政府在后面配合。
3 c4 n% P$ {( \9 L& w0 x+ l: `9 r
3 K- I; q3 ]; i% b2 m' a 這次行動也是一次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力量。我們國家人口很多,但給世界一個很溫和的形象,就是中國人比較老實,這次我們一定要改變這種形象。我們這次是傳達一個信息,我們不允許像日本、越南、菲律賓,包括美國等國家在我們的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問題上為所欲為。到了一定程度,無論是我們的政府還是軍隊和人民,都要堅定地行動。這個信息,日本人已經得到了,美國也得到了,越南、菲律賓也清楚。
0 T8 B0 q, `7 e n ~# @/ t4 p
1 t: [/ C8 v" U8 A0 Q d! G 這次行動一定程度上扭轉了一邊倒或失衡的狀態(tài)。這一兩年,日本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議員、民間等等,仗著它實際控制,在釣魚島問題上活動不斷。而我們由于沒有實際控制,除了外交抗議以外,就沒有其他的行動。這次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個不利態(tài)勢。% @7 x6 ]" |* g1 l
1 H+ S! X+ ]' s, d
這次很好地顯示了民間這條戰(zhàn)線。中日之間的民間外交這條戰(zhàn)線一定要擴大。這幾十年來我們國家在應對國外,特別是應對整個西方世界時,就靠一個政府。人家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議員、NGO組織等等,而我們什么時候都是單靠政府,非常薄弱。- [+ ?9 x/ k3 V# u8 d
4 q1 f. X9 j/ `$ D 這些民間保釣人士的工作很有意義,通過這次事件,中國社會的民間力量一定要壯大,無論是在內政上還是外交上,社會力量要增強。當然,社會力量該怎么發(fā)揮作用,也可以形式多樣,可以更嚴密地組織積極的力量。
3 v( p% a! Z9 u4 y9 l7 X( A
$ H O% W5 Z+ I, J" {+ z6 h 羅援(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少將):這次保釣應該說是一次小的勝利,我也認為它具有大的意義。第一,它向世人宣示了釣魚島并不是像日本人說的沒有爭議的,起碼現(xiàn)在凸顯了釣魚島的爭議。
Z" Y' `$ R4 g
* j0 W7 [; Z6 O* t3 ^% N9 o2 L 第二,它向世人宣示了中國政府也面臨著民意壓力,而且民意難違,要順從民意。這次我們政府的表態(tài)就是順從民意,民意走在了前面。
- ^6 F& |7 Y0 @$ ?. S
, z1 ]1 t+ `( p; i9 {# H 第三,就是現(xiàn)在說“擱置爭議”已經過時了,已經擱置不起了,而且也無法擱置,爭議已經浮上了水面。這次保釣活動使以后的釣魚島爭議常態(tài)化,我們沒有退路。香港的保釣人士9月份、10月份還要再次保釣,日本的議員、民族和右翼團體也登島了。小平同志當時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是有歷史條件的,當時中日要恢復邦交,小平同志說我們這一代人的智慧不夠,可以把它留給下一代。我們現(xiàn)在已經到了“下一代”了,不能再一代一代地拖下去。老一代沒有解決的問題,我們這一代要用我們的政治智慧,用我們的歷史擔當來解決。我認為這次保釣的運動是具有實際意義的,我認為是提振了民心士氣。
0 p! N. t2 {, E: G/ C3 k6 \$ k& V/ A' ]( T( w a1 \3 b
小勝利不值得高興,形勢依然嚴峻
] _8 R! C4 v5 _' T
& k& v! q, E! u3 ?6 t& U 戴旭(國防大學教授、大校):這次“8·15”保釣,從單個事件來看,應該是一次小勝利。因為以往日本日抓了中國人以后,并不是這個態(tài)度。比如上次,是在我們抓了日本人以后,他們才放的人。而今天美國人也對日本施加了壓力,日本很快放人了。但這個勝利不值得自豪,因為是我們的人被他們抓了,如果什么時候我們抓了日本人,他們抗議,然后我們再給他們放人,那才值得高興。+ M y) e8 h3 c1 i% ]( j
8 A& |. J/ j0 A2 [( y$ U7 g5 D
鄭明(原海軍裝備部部長、少將):我覺得這次的勝利不是太大。日本的三種準軍事力量都登島了,而且把我們的人又抓了。但我們想想,那是我們的領土,我們在自己的領土上被人抓了又放了,沒這個道理。但是,比起過去一直要動用到外交部長,甚至國務委員才能放人,好像有點進步。但對整個形勢的判斷,嚴峻依然是主要的。
' i" B f0 B1 ^& i
) w$ |! w& A% ?0 N; t: C 李薇(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這次保釣人士登島,我看了以后也非常激動,五星紅旗登上了釣魚島,保釣人士是冒著生命危險去的,民族氣節(jié)非常感人。但這種行動是不是以后要常態(tài)化,還需要慎重考慮。因為日本也登島了,而且海保是準軍事單位,也先行登島了。他們有可能利用我們登島采取更嚴密的措施,如果我們多次登島,他們就有可能在島上建立一些設施,或者人員會常態(tài)化存在。這在目前我們還沒有奪回釣魚島的情況下,對我們是不利的。宣示主權的方式還有很多,我們可進可退,在戰(zhàn)術上,我們還得慎重地設計。(環(huán)球網評論頻道整理/本文為“專家談保釣”系列文章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