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韩乱码人人爽人人澡,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小说,日韩动漫一区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在线网站

  • <s id="5qefj"><abbr id="5qefj"></abbr></s>

      <legend id="5qefj"><u id="5qefj"><thead id="5qefj"></thead></u></legend>

        秦嶺信息港

         找回密碼
         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快捷登錄

        森林防火
        查看: 2753|回復(fù):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篆書唐詩一首

        [復(fù)制鏈接]

        1288

        主題

        1295

        帖子

        1萬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1862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1#
        發(fā)表于 2021-10-21 07:20:21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唐代杜荀鶴的《小松》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譯文
        長滿松針的小松樹長在深草叢中看不出來,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長的比蓬蒿高出了許多。
        世上的人不認識這是將來可以高入云霄的樹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經(jīng)高入云霄了,才承認它的偉岸。

        注釋
        刺頭:指長滿松針的小松樹。
        蓬蒿(pénghāo):即蓬草。
        鑒賞
        ??《小松》借松寫人,托物諷喻,寓意深長。

        ??松,樹木中的英雄、勇士。數(shù)九寒天,百草枯萎,萬木凋零,而它卻蒼翠凌云,頂風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剛出土的小松成長起來的。小松雖小,即已顯露出必將“凌云”的苗頭?!缎∷伞非皟删洌鷦拥乜坍嫵鲞@一特點。

        ??“自小刺頭深草里”描寫小松剛出土,的確小得可憐,路邊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淹沒在“深草里”。

        ??但它雖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圍中,它不低頭,而是“刺頭”——那長滿松針的頭,又直又硬,一個勁地往上沖刺,銳不可當。那些弱不禁風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敵的?!按填^”的“刺 ”,一字千鈞,不 但準確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點,而且把小松堅強不屈的性格 、勇敢的精神 ,形象地勾畫出來了。一個“刺”字,顯示出小松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暫時的,相對的,隨著時間的推進,它必然由小變大。

        ??“而今漸覺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類中長得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腳底下,可現(xiàn)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當然更不在話下。這個“出”字用得精當,不僅顯示了小松由小轉(zhuǎn)大、生長變化的情景,而且在結(jié)構(gòu)上也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出”是“刺”的必然結(jié)果,也是未來“凌云”的預(yù)兆。事物發(fā)展總是循序漸進,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從“刺頭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漸覺?!皾u覺”說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誰“漸覺”的呢?

        ??只有關(guān)心、愛護小松的人,時時觀察、比較,才能“漸覺”;至于那些不關(guān)心小松生長的人,視而不見,哪能談得上“漸覺”呢?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毙≡姷暮髢删涫钦f,那些人當時不識這可以高聳入云的樹木,直到它高聳入云霄,人們才說它高。后兩句,作者筆鋒一轉(zhuǎn),發(fā)出深深的慨嘆。這里連說兩個“凌云”,前一個指小松,后一個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實,稱贊它高,并不說明有眼力,也無多大意義。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樣貌不驚人,如果能識別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愛護、培養(yǎng)那才是有識見,才有意義。然而時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這個見識,所以詩人感嘆說:眼光短淺的時人,是不會把小松看作棟梁之才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時人不識,而被摧殘、被砍殺?。∵@些小松,和韓愈筆下“駢死于槽櫪之間”的千里馬,不是遭到同樣悲慘的命運嗎?

        ??杜荀鶴出身寒微,雖然年青時就才華畢露,但由于“帝里無相識”(《辭九江李郎中入關(guān)》),以至屢試不中,報國無門,一生潦倒。埋沒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由于詩人觀察敏銳,體驗深切,詩中對小松的描寫,精煉傳神,詩情與哲理,幽默和嚴肅,在這首詩里得到有機的統(tǒng)一,字里行間,充滿理趣,耐人尋味。

        12

        主題

        265

        帖子

        1478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478
        2#
        發(fā)表于 2021-10-21 11:29:13 | 只看該作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
        快速回復(fù)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