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經(jīng)古邗國時代,即中原夏商周時期、西漢、魏晉南北朝,至隋唐,隋煬帝將長安、洛陽中原美食,隨龍舟帶進揚州隋宮,"夜煮百羊,以供酒饌",州縣上貢珍饈,廚師刻意斗妍,據(jù)載當時上貢的食品就有魚鱭、河蟹、蜜姜;地方官史更是設宴獻珍,趙元楷就因為獻異味獲寵,從而升任江都郡丞。而唐代經(jīng)濟的發(fā)展,更是刺激飲食業(yè)的繁榮。
宋慶歷八年春,一代文學巨匠歐陽修給揚州美食界帶來福音,這位醉翁常攜賓客舉行平山堂飲宴,文章太守,揮毫萬字,尊中看取美食文;此后,蘇荔又知揚州,與四學士“飛雪堆盤燴魚腹,明珠論斗煮雞頭”,開創(chuàng)了給淮揚菜系注入文學新鮮血液的先河。此后,朝廷離揚偏安,揚州成了宋、金政權交會要沖。南北飲食文化之間既對峙又對接,揚州市井,酒食繁華,專設"高麗館",并按朝廷在臨安宴金國人使制,設宴九道菜點。
明萬歷年間《淮安府志》記載:"淮安飲食華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視江表。"這"制度"之中,就包括飲宴規(guī)格、規(guī)矩。明太祖朱元璋對淮揚菜情有獨鐘,飲命揚廚專司內(nèi)膳;這是淮揚菜系進京扎根的正式記錄;正德皇帝南巡揚州,游龍戲鳳,當然也不忘淮揚佳肴,艷??诟#粋€也不能少。他們最愛吃的便是揚州一帶江面特產(chǎn)鰣魚、刀魚、鮰魚,稱為長江三鮮。明萬歷年間《揚州府志》記載:"揚州飲食華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示江表……"足見其時揚州飲食之排場、之精湛、之豐饒,已經(jīng)傲視江南了。
文人的介入是清代中葉淮揚菜走上巔峰的催化劑?,F(xiàn)在我們能欣賞到的清人詠食史、詠采料、詠菜點、詠宴席、詠廚藝、詠酒樓、詠食俗、詠飲話的詩篇至少在200篇以上,使淮揚菜格調(diào)更加高雅,大大提升了文化品位。清代康熙年間的《淮安府志》中則記載:"涉江以北,宴會珍饈之盛,淮安為最。
國宴都是以淮揚菜為主,尤其是現(xiàn)代。究其原因,一是因其精美與精細,包括刀功、火候、搭配、造型等等,無一不體現(xiàn)功夫;二是食材樸實,取之容易,不像粵系代表菜等采用生猛海鮮,甚至是國際性保護動物,比如魚翅等現(xiàn)已被禁用的食品;三是味道偏淡或甜,不像川菜等味重,可能會有賓客不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