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向右》這幅作品從2010年開始構思,2011年正式開始創(chuàng)作歷時3年多,可以想象到我在這幅作品中投入的努力,在《向左向右》之前所創(chuàng)作的《墻里墻外》獲得第四屆青年美展最高獎項優(yōu)秀獎之后我就一直尋求在時間這個概念上的進一步的表達與完善,《向左向右》這一次在全國美展中取得獲獎提名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優(yōu)秀作品在北京展出也是對我這幾年在此概念、表達方式、思想深度等等問題方面做出的努力的一種肯定吧,我也借此機會向全國美展的評委表示感謝,感謝他們在學術上的嚴謹與苛刻以及對我作品的認可。 同時我想談一談《向左向右》與時間概念的關系,作品里描繪的老的磚結構的建筑在中國人眼里已經不僅僅是隨著社會高速發(fā)展而被新的高樓大廈所覆蓋的代表著落后生產力的,落后生活方式的,供我們過去當然現在還有少數的貧困人群仍然在居住著的,具有實用性的生活資料,它已經成為在這個高速變化的時代留存在人們心中見證我們的存在,陪伴我們成長為數不多的物質了,我童年生活是被這樣的素磚結構的建筑所包裹的,也許這是有關我的童年記憶最深刻的場景。很多記憶都是以此場景為背景發(fā)生、消失、再發(fā)生、再消失。生活在當下的我,經常會在高樓大廈、玻璃幕墻所購建的現代生活中無所適從感覺自己什么都不缺但又無法控制自己內心深處的空虛與迷茫,所以我常常會神游于這些老的素磚建筑之間進入到童年的生活場景,徜徉在這些老的舊的磚頭壘筑起來的童話中,在這素磚壘筑的童話里我覺得我是簡單的快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