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樓主 |
發(fā)表于 2010-3-24 14:37:25
|
只看該作者
新民網(wǎng)3月24日報道 干旱改變了大山深處人們的生活習慣。在廣西東蘭縣蘭木鄉(xiāng)弄臺村,年輕人外出打工,留在山坳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老人們每天挑水度日,因為路沒修通,送水車無法到達更近的位置,這些七八十歲的老人不得不每天往返12-24公里的山路。" r" [8 g8 {6 ?0 j d& Z4 b
在弄懷屯到蘭木街附近的供水點的山路上,記者遇到一群去挑水的老人,小的60多歲,大的90多歲。聽說是記者,他們“噗通”跪下,希望記者代為求情,請政府盡快把路修好,把供水點設(shè)到更近的地方,他們實在走不了那么遠的路。而5年前他們就交了修路的集資款
- A. `4 g! |( H q& R- ?. Y挑水老人跪求政府修路
! f* a4 K( G7 ], x' c& Q92歲的黃正光雙膝跪在凸凹不平的石堆上。他左手拄著木棍,右手拿著破舊的水桶,正前往蘭木街附近的供水點挑水。14名一起前往挑水的老人也跟著跪在了路上。他們希望記者代為求情,請政府盡快把路修好,把供水點設(shè)到更近的地方。
$ f8 H) v( b: x' i0 P蘭木鄉(xiāng)位于東蘭縣西南部,轄區(qū)面積255平方公里,全鄉(xiāng)轄11個行政村,16142人,聚居有壯、漢、瑤、毛南等四個民族,屬東蘭縣“老、少、邊、山、窮”的石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之一。
/ m* `. [: c, \昨日上午,記者從東蘭縣汽車總站出發(fā),40公里山路后到達蘭木鄉(xiāng)衛(wèi)生院,從蘭木鄉(xiāng)衛(wèi)生院再到弄臺村3公里山路,汽車可以在顛簸中通行。從弄臺村到弄懷屯也是3公里,一般車輛無法入內(nèi),有一段盤山村道修了一半放下了。
# C8 v1 S1 y1 S- Y" \記者從弄臺村下車,步行約3公里到達弄懷屯,在這里遇到了前去挑水的老人們。一名村民告訴記者,吃水比弄懷屯難的還有兩個屯:機告屯和弄獨屯。他們也必須到蘭木街附近挑水,往返要經(jīng)過弄懷屯。從弄懷屯到機告屯是3公里,機告屯到弄獨屯也是3公里。吃水最難的要數(shù)弄獨屯了,要往返24公里崎嶇的山路才能吃上水。
, A9 R1 R, v* N. M1 D g" I92歲老人往返12公里挑水
( k2 x2 b* s" A- c+ E& f1 T黃正光是弄臺村村民,家里六口人,兒子黃大吉和媳婦在外地打工,家里剩有他和老伴,15歲的大孫子、13歲的孫女和10歲的小孫子,他們都在鄉(xiāng)里讀書。
% @- Z# h' l9 [黃正光年事已高,眼睛看不清,每天挑一趟,每次只能挑30斤。通常每次來回要四五個小時,挑水回來的路上要歇上四五回才能到家。從家到供水點來回12公里。
5 p6 X' V7 b* d) z6 {+ T5 ~ w1 M1 }黃正光說,這種狀況從去年11月就開始了。每到星期天,幾個孫子回家,用水就更加緊張,連臉都不敢洗了。黃正光還說,這條路是三個屯子挑水的必經(jīng)之路。三個屯子共有450多人,干旱以來,村里的老人們都是經(jīng)過這條山路挑水。0 u/ n# Q4 }$ e J! V) c
他說,希望記者能夠幫忙,請政府盡快把路修好,挑水不再走那么遠的路?!皩嵲谔舨粍恿??!秉S正光說。3 ^; n( v9 W4 \# B) h5 q; H
“真擔心有一天會累死在路上!”
! d. g2 w# t' u4 [; I1 _( g/ j- T70歲的黃大田是弄臺村弄獨屯人,家中七口人,三人外出打工。家里除了自己和70歲的老伴,還有60歲的弟弟黃大命和30歲的兒子黃忠本。弟弟是個啞巴,打了一輩子光棍。兒子雙目失明。所以四口人吃水的重擔全靠他一個人。& h+ J2 p4 i7 t/ _
黃大田說,每天早晨6點,天蒙蒙亮,就帶著空桶出發(fā),從弄獨屯出發(fā)到弄臺村是9公里的山路,再走上3公里到供水點,這時差不多上午10點鐘。裝上50斤水后原路返回,差不多要6個小時才能到家,回去的路上至少要歇上10回。
8 P" h, U" _, Y# S" D3 |7 z82歲的黃正貴住在弄懷屯,兒子黃青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76歲的老伴。每天天剛亮,就出發(fā)去挑水,下午兩三點才回到家。有時早晨吃飽一點,有時用桑葉裹上一點米飯留著中午餓了再吃。每天洗臉水用來洗腳,洗完腳再喂豬。有時一個月洗上一次衣服,有時把衣服挑到供水點去洗,等衣服曬干了再拿回來。連續(xù)數(shù)月這樣的生活,老人們無法忍受,黃正貴不停說著“挑不得了,老了,老了”。9 T5 @$ f/ o6 e* Y# S3 B% j
更糟糕的是66歲的陳庭祥,他患有心臟病,女兒嫁人了,兒子成了別人家上門女婿。他一個人住在機告屯,雖然比其他幾位老人年輕,但每次只能挑40斤水。陳庭祥說,“真擔心有一天會累死在路上!”
2 C8 _: L/ y; n4 K: I集資款交了5年路一直未修通
/ K1 a% Q! \4 B6 K$ V“我們下跪不為別的,只想記者代我們向政府求情,我們實在挑不動水了,希望政府盡快修通村道?!秉S正光說,從弄臺村到弄懷屯是3公里山路,已經(jīng)修了有一公里,勉強可以通拖拉機。" n2 Y- z: l& ?9 i0 y
村民黃大紅說,2005年政府就說修通這條村道,政府按照每公里兩萬元進行補貼,其余不夠的由村民集資。他們已經(jīng)向村里按戶交了錢,有的交了2300元,最少的1300元,三個屯已經(jīng)集資了4萬多元。曾答應(yīng)他們一年之內(nèi)修好,可是到現(xiàn)在錢都交上去5年了,路還是沒有修好。不出現(xiàn)干旱,老人們也不會有那么大的抱怨,現(xiàn)在真的是挑不動了。
4 I: n9 T/ b9 J! ?5 u村民黃青說,他們多次去找蘭木鄉(xiāng)政府,但政府說村里和包工程的人訂了合同,錢沒有交給政府,他們管不了。老人們向記者出示了集資收據(jù)和按有手印的反映材料。
E- r) [$ I" I/ O0 H& E# j9 b老人們說,他們不想渴死在村子里,政府送水車如果可以到達弄懷屯,他們就可以少走6公里山路。“不是年輕人了,實在挑不動了!”老人們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