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必然導致社會政治危機,而后者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更為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資本主義社會政治矛盾和危機的加劇,必然會導致各個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對外戰(zhàn)爭來轉嫁經濟危機。馬克思主義的這一科學結論仍然是正確的,它并沒有過時,他仍然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改造這個世界的行動指南。
$ n7 W+ p: n9 ]( s/ H/ s4 o- B! r3 ~1 G5 Q. ]
一、經濟危機必然引發(fā)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戰(zhàn)爭8 t* n! V$ Z* y
( M# y2 ?7 V9 t 2008年9月由美國次貸危機蔓延至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已給世界各國人民造成巨大災難為標志,使得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已經終結,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正悄悄向我們走來。
9 _2 q/ |1 S5 \- J& v, x2 ?
+ N' o; d+ J1 {! d3 `: L 我們?yōu)槭裁凑f: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已經終結,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正在向我們走來?要搞清楚這些問題,首先就要認識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源是什么?這場危機發(fā)展的趨勢怎樣?資本主義國家會不會通過戰(zhàn)爭轉嫁危機?
2 r5 K6 Z7 s8 Y) H
% ^; e/ \$ ~0 B) f x) E 1、 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源
* _7 P: D. P7 Q. m" J# o
6 Y6 n T6 ^' }% z& j 2008 這場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一切真正危機的最根本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困和他們的有限消費,資本主義生產卻不顧這種情況而力圖發(fā)展生產力,好像只有社會的絕對消費力才是生產力發(fā)展的界限?!币簿褪钦f,這場世界經濟危機是生產社會化甚至生產全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生產無限擴張與社會有限需求之間的矛盾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深入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在自由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必然決定生產。由于廣大人民群眾的相對和絕對貧困的不斷加劇,必然使得生產相對過剩的經濟危機不斷出現(xiàn)。這是資本主義揮之不去的夢魘。
" F& Q) Z8 s. G9 f
S, `: I! m! \: \* x 當前的這場危機具體來說主要由以下四種原因造成;9 x3 w" c" r$ w3 G& u% n2 u8 ~8 P }
. Z& J8 I3 o- h6 w ?。ㄒ唬?、跨國公司內部的高度組織性與世界市場無政府狀態(tài)之間的矛盾。一方面,跨國公司以在全球范圍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的,為了應對世界市場上的激烈競爭,跨國公司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實現(xiàn)了跨國公司內部的高度組織性和計劃性,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增長;另一方面,跨國公司的全球活動突破了民族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能力,它們的活動舞臺是基本上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的世界市場。盡管戰(zhàn)后建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貿組織、聯(lián)合國的有關經濟職能部門,成為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xié)調和監(jiān)督的主要組織機構,但是這種協(xié)調改變不了資產階級最大限度地追逐剩余價值的貪婪本性, 也就無法遏止全球范圍內生產的盲目性,世界市場仍然處于生產無政府狀態(tài),不可避免地導致世界性的生產過剩危機。6 ?, c3 W! t# l: I& t# v0 t0 E
. @3 u$ P7 X6 B8 V2 U# y9 ^" h! J5 s' R
?。ǘ?、世界生產能力無限擴大趨勢與世界范圍有效需求不足之間的矛盾。為追逐更多的利潤的競爭驅使著資本家瘋狂地投資生產,使全球生產能力的增長明顯超過了全球消費市場的需求,再加上受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資本市場金融泡沫的影響,出現(xiàn)了世界性的生產能力過剩。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時代,由于“中心”對“邊緣”的殘酷剝削和掠奪,世界上多數(shù)人口處于相對或絕對貧困化,使得人類的整體消費能力和市場容量遠遠跟不上在市場經濟和高新技術的推動下全球規(guī)模的生產速度和能力,在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普遍出現(xiàn)了消費市場的低水平虛假飽和與生產相對過剩的“奇特現(xiàn)象”,這就使消費嚴重滯后于生產。資本積累過剩與世界范圍有效需求不足之間的矛盾日愈尖銳化的后果,是全球經濟停滯和衰退,最終將引發(fā)世界性的經濟危機。1 t; ]6 U% h3 ]0 `5 c( Y- T$ A
! M7 P$ m$ o, x( E! H ?。ㄈ?、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當今由少數(sh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最大程度地照顧到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最不發(fā)達國家的利益有被邊緣化的危險,不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勢必使南北差距和矛盾呈現(xiàn)擴大和激化的趨勢。目前,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在經濟領域里的矛盾主要表現(xiàn)為剝削與反剝削的斗爭。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憑借自己強大的經濟科技實力和對國際市場的壟斷地位,在與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交往中,通過經濟的,政治的甚至軍事的手段對這些國家進行控制與掠奪,把廣大發(fā)展中國家變成自己廉價原料和勞動里的提供者及傾銷商品的大市場。在全球性的資本周轉中獲取高額壟斷利潤,由此構成南北之間嚴重的貧富對立與分化。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矛盾根源仍然在于資本主義本身,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這個矛盾是絕對不會消除和解決的??傊Y本主義發(fā)展進入到國際壟斷階段后,資本主義國際范圍調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使之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但是,國際壟斷資本主義并沒有消除資本主義本身的固有矛盾,而是使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獲得進一步的發(fā)展。
; H z5 t& B# U- s! ~: w! N& r* g" m- A c0 ?0 j! E3 h* {
?。ㄋ模?、國際壟斷資本的金融投機和金融掠奪與世界性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fā)。隨著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全球泛濫,各國政府放松金融管制。由于金融市場上的過度投機和全球金融體制的不健全, 資本主義國家諸如有價證券、存款貸款、外匯之類的無物質載體的虛擬經濟大大超過了實物經濟。隨著“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嚴重脫節(jié),金融泡沫持續(xù)膨脹,威脅著世界經濟體系和經濟形勢。一旦金融泡沫破滅或資本流動方向的突然變化和災難性的匯率浮動,就會引起破壞性極大的連鎖反應——貨幣匯率大起大落、股市劇烈動蕩、大銀行破產接踵而來——以金融體系崩潰為特征的區(qū)域性或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fā)。世界金融體系的失調和危機已在美國股票狂跌(1987)、日本“泡沫經濟”破滅(1994)、墨西哥金融危機(1995)、東南亞金融風暴(1997)、俄羅斯金融危機(1998)以及2008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fā)世界金融及經濟危機的爆發(fā)和當前西毆正在爆發(fā)的主權債務危機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8 o2 I/ J' @4 s; g$ f5 Q2 R
]" x/ v3 b s* u" ] 從上述的危機理論中大家不難看出,當前的這場世界經濟危機與傳統(tǒng)的經濟危機理論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傳統(tǒng)的經濟危機理論認為,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是由于資本主義國家生產的無政府狀態(tài)產生的,所以要解決資本主義這一危機,就必須要國家干涉經濟,建立計劃生產。而當前正在發(fā)生的經濟危機的根源,以不再是國家生產無政府狀態(tài)產生的這一矛盾所產生,而是有無國際生產狀態(tài)產生的,也就是說,是整個世界生產無政府狀態(tài)產生的,要解決這個危機就必須建立一個世界政府,對世界各國經濟進行干涉。從這一觀點來看,大家也可以看出,即使資本主義國家現(xiàn)在加強對經濟進行計劃管理,也無法解決經濟危機問題,除非不進行或者說不介入世界生產和世界市場??傊?,一國不能解決這場危機。! u6 i S% y$ m& G3 |& r d! s
" s7 u$ O }. ]# z5 A C& _" b
2、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發(fā)展趨勢
0 I8 |8 \3 B' y0 \1 o# m2 r( o
4 ^$ f2 q( k2 `% p* g8 ?! k& t- j 關于這場危機發(fā)展的趨勢, 我個人認為﹐經濟全球化正在深入發(fā)展﹐當前世界經濟危機仍未見底﹐世界經濟看似走出低谷﹐但新一輪更大的金融乃至經濟危機極有可能就在這看似走出低谷中醞釀與積聚。這主要因為﹐世界各資本主義大國都在急遽降息﹑惡性增發(fā)貨幣﹐試圖增加新的產能﹔而世界范圍內的窮國窮人愈來愈窮﹑富國富人愈來愈富的兩極分化局面非但沒有縮小﹐反呈日趨加大之勢﹔窮國窮人的相對需求仍在急劇下降。因此﹐跨國公司內部的高度組織性和計劃性與世界市場無政府狀態(tài)之間的矛盾、世界生產能力無限擴大趨勢與世界范圍有效需求不足之間的矛盾非但沒有緩解﹐反而在加劇。從根本上說﹐這正是在為下一輪更大的世界經濟危機積蓄能量。
+ W" X0 I: k: b6 T: e& a6 }9 }
) h8 L1 U) V9 n- w3 F 關于當前這場世界經濟危機的發(fā)展趨勢,目前我國學者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V字型,即觸底反彈,這是一種比較樂觀的估計;U字型,即金融危機尚未結束,經濟放緩將維持一段時間,然后才會逐漸復蘇;L字型,即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在較長時間內將進入衰退階段,這是比較悲觀的觀點。 筆者持后一種觀點,即對世界經濟危機的發(fā)展趨勢很悲觀。
$ j) F' a5 U& m' P4 T9 n: ]6 q# a
& g: }$ u- j/ G; ?6 T; P- G 中國社會科學院李慎明同志在《更大金融災難可能還在后頭》一文中就指出:“ 當前正在深化的世界經濟危機是推遲多年、推遲多次不得不爆發(fā)的危機。盡管中間可能會出現(xiàn)一次又一次小的復蘇,但整個危機極可能要延續(xù)十余年甚至更長。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更廣闊的時空來看,從歷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更廣闊的視野來看,這場災難還沒有完,還在演進中,甚至極可能是剛剛開始,在世界范圍內的更深刻更全面的經濟社會危機極可能還在后頭。不管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在短期或中期發(fā)展的具體結果如何,但目前有一點完全可以肯定,這就是世界已經步入歷史的快車道。從這次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爆發(fā)開始直到21世紀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個世紀的世界格局,都可能處于一種激烈動蕩甚至跳躍的狀態(tài),這是世界各種各類重大矛盾累積沖突的必然結果?!?font class="jammer">0 o* }. T) M, ~4 f/ q
b9 h4 {- I7 K0 W+ K* y
2011年8月13日, 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也認為,“現(xiàn)時全球經濟正踏入一個全新及更危險風暴的初端,就中長期而言,歐債危機對經濟構成的沖擊或較美國被降級更大,但與2008年金融海嘯迥異的是,大部分發(fā)達國家現(xiàn)已用盡財政及貨幣政策的「彈藥」,令各國的政策調整空間所剩無幾?!弊衾说倪@段話雖然很短,但他向世界傳遞出二個重要的信息,一是當前全球經濟即將又要面臨一次新的金融和經濟危機的風暴,而且這次危機比前一次的危機更危險更強大,目前正處于初始發(fā)展階段;二是這次危機爆發(fā)后,大多數(shù)國家可能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來解救,有可能只有任憑它自由發(fā)展。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的這段話有可能正確地說明了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發(fā)展趨勢。2 y& o) w; T& C2 J |
9 F* H% D' E0 t. Z. o 總之,這場世界經濟危機不會很快就會過去,有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才能消除,直到建立一個新的世界生產體系。
5 W1 K- h+ E1 n; i5 c6 ?
0 Q( G9 l9 m2 @ _ 3、資本主義國家必然通過對外戰(zhàn)爭轉嫁危機: k9 ~8 r+ c5 [& n) g: {
( l' P( C3 Q7 r
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及第二篇《序言》中預言:帝國主義為了重新瓜分世界市場和攫取更多的財富,或者帝國主義為了轉嫁經濟危機的災難,必然要發(fā)生帝國主義對外戰(zhàn)爭。不幸的歷史證明了列寧的預見。1929-1933年世界暴發(fā)經濟危機,當時的德、意、日三國為轉嫁經濟危機、掠奪別國的經濟資源、侵占別國富饒的土地,悍然瘋狂發(fā)動對外戰(zhàn)爭并演變成第二世界大戰(zhàn)。其中,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中國東三省。1933年,德國納粹趁機奪權,隨后撕毀凡爾賽和約,新建300多家兵工廠、大力擴充軍備。1939年9月1日德軍進攻波蘭,9月3日,英法兩國宣布與德進入戰(zhàn)爭狀態(tài),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給人類造成了深重的災難。6 O$ W% e3 Q1 j& c/ B
, T; r: w% ? \6 Z* @/ O+ {; g5 @ 2009年,據(jù)法國媒體爆料,蘭德公司曾向美國防部提交了一份評估報告,該評估提出了發(fā)動一場戰(zhàn)爭來轉嫁目前經濟危機的可行性。報告認為,用7000億美元救市不如用7000億美元發(fā)動一場戰(zhàn)爭來得成效快、效果好。他們的觀點甚至認為,要擺脫衰退,目前剩下的惟一辦法就是軍事掠奪與武裝賴賬。
! k* j0 W( m2 C; X- V' f1 x1 e, c' _" }
當前,美國在采取經濟金融手段難以挽救經濟危機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會采取軍事凱恩斯主義發(fā)動對外戰(zhàn)爭。20 世紀 30 年代美國經濟陷入大蕭條后,就是依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動員使經濟才最終擺脫了危機。布什政府發(fā)動入侵伊拉克戰(zhàn)爭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利用軍事凱恩斯主義擺脫網(wǎng)絡泡沫破滅后的危機。倘若債務泡沫破裂引發(fā)新一輪金融和經濟危機,美國迫于巨大債務壓力可能難以反復投入巨資救市,企業(yè)破產和失業(yè)猛增都可能導致社會動蕩局面,為美國軍工、金融壟斷財團支持的右翼勢力主張對外擴張?zhí)峁┙杩?,屆時難免會爆發(fā)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2 A( b7 B: e- a6 ?- V2 D
) ~/ C! a- y5 {( {1 H. L: _ 二、美國戰(zhàn)略東移圍堵中國,必將引發(fā)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
3 K) K- H, H& T1 }& X: Y. R
2 [1 i K& R2 l 美國前總統(tǒng)羅斯福曾說,美國必須一邊外交“說軟話”,一邊揮舞著“大棒”。集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于一身的奧巴馬,早在當選總統(tǒng)之前的2006年發(fā)表的《無畏的希望》一書說:“即使遭到反對,美國必須一再充當世界警長?!薄懊绹袡嗬麑δ切蕚淦茐钠淠繕说膰也扇畏矫嫘袆??!泵绹鴤鹘y(tǒng)基金會負責外交與國防政策研究的副會長金?R?霍姆斯2009年6月在其發(fā)表的文章中明確指出了美國“軟實力”的局限性和維護軍事實力的重要性,他說:“硬實力萎縮癥的后果將是美國外交影響力的明顯減退”,“美國安撫朋友、遏制對手、壓制好戰(zhàn)國、擊敗敵人的能力并不取決于我們政治領導人的外交承諾;而是取決于強大的軍事基礎。只有保住‘大棒’,美國才能成功實現(xiàn)外交目標。只有建立一支具有綜合能力的軍隊,美國才能讓許多朋友和盟友放心,才能指望這些朋友和盟友在未來給予美國支持?!币虼耍梢詳嘌?,美國在其經濟危機向其他國家轉嫁不順利時,軍事霸權主義就可能會明顯抬頭,決不能排除其首先策動代理人的戰(zhàn)爭。
" ]0 V- {& O J- f- X' P4 }) N& u0 j+ o2 U& I7 _
美國作為擁有全球經濟軍事霸權的資本主義國家,不會坐視金融和經濟危機侵蝕其國際地位,不會容忍能給其帶來巨大利益的美元霸權走向衰落。所以,美國為了轉嫁經濟危機,不排除會妄圖用軍事圍堵中國,挑唆中國周圍小國特別是日本和菲律賓與中國不惜一戰(zhàn)。: r" F& L- ?: ?
: y) y$ b# i1 e) m9 i3 b: |
2011年 10月11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外交》雜志上發(fā)表了題為《美國的太平洋世紀》的長篇文章,高調宣布美“重返亞洲”戰(zhàn)略。該文說:“最近中國在南中國海及太平洋島嶼活動頻繁,南亞及東南亞地區(qū)面臨的各種風險加速上升。為成功實現(xiàn)地區(qū)戰(zhàn)略再平衡,美國需要在該地區(qū)付出更多努力,并與東北亞的重要盟友一起,增強威懾能力,應對‘反介入、區(qū)域拒止’威脅?!彼^“應對‘反介入、區(qū)域拒止’威脅”,就是指的要對付中國。美國宣稱做太平洋領導者,其矛頭實際所指也是中國,而且美國也不隱晦這樣的戰(zhàn)略意圖或安排。隨著中國崛起以及與東盟國家關系越來越好,美國感覺中國越來越可能對其霸權構成威脅。因此,美國戰(zhàn)略東移的目標實際上是牽制、遏制中國,平衡中國的發(fā)展。/ M" v H) Y9 |& y: i
; [9 h0 S. d+ O% J0 j7 t" n! l
奧巴馬上臺以來,美國調整在亞太的軍事部署,插手南海糾紛,在中國周邊攪混水,尤其是奧巴馬光臨東亞峰會等等一系列舉動,目的就是為了控制亞太事務的主導權。然而,主導權的意志惟有通過某種機構更易于體現(xiàn)和通行,而亞洲缺少的就是其主導的區(qū)域性組織,因此美國急于將“北約版”組織移植亞洲地區(qū)。希拉里在上述文中明確點出了這一點:“我們現(xiàn)在的挑戰(zhàn)是建立跨太平洋的伙伴關系和機構網(wǎng),使之與我們的跨大西洋網(wǎng)絡一樣持久,并與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一致”。
, Z1 \0 G4 e# D2 }
- H' U3 T4 |1 Z! n. d; t 這是美國第一次把在亞太地區(qū)建立類似“北約版”組織的底牌亮了出來,并試圖利用《跨太平洋戰(zhàn)略經濟伙伴協(xié)定》(TPP)作為其推動亞太戰(zhàn)略的一個重要抓手,借TPP之殼,行在亞太地區(qū)建立類似“北約版”組織之實。希拉里還進一步指出,美國在亞太的成功與否,TPP是一個“試金石”。 實際上,從小布什政府的第二個任期起,美國就已經提出如何應對中國崛起的對策了。奧巴馬上臺后不過是加大了對中國防范的力度。TPP是美國制衡中國的又一新招。$ B& T: v3 k1 V. c* e
6 v, `1 a. m3 r
2013年1月2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簽署了新一個財政年度的《國防授權法》,在這份法案中,第一次加入了“釣魚島防衛(wèi)適用于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的內容,并明確寫入了美國反對第三方通過“武力威脅或行使武力”,來解決問題。美國政府放棄了在釣魚島問題上“不選邊”的立場,給予了日本政府在釣魚島領土主權問題上最直接、最強烈的支持。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這種明確的表態(tài),從某種意義上講,實質上是等同于公開向中國宣戰(zhàn)。
' d% I6 d0 s6 B# v1 Z3 u& `" V: H! ^+ }$ W' h" U" ^# y, \/ l; T ^
所以,筆者正是根據(jù)以上的分析,認為當今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已經終結,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正在向我們走來。最后,筆者只是想問一句,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你們作好了迎接戰(zhàn)爭的準備嗎?5 Y9 ^9 p7 L9 d7 P8 a9 Z'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