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 B' o0 X 張德臣 $ V: I; }. r0 ]/ B B% `/ u. V$ d: b% M! P, {: K+ H. Z
古橋為水上宮苑亭榭類建筑 # u9 b. {4 B, @0 x" t5 W* m$ f7 {8 y; e8 ]( h. y) q
最初發(fā)現(xiàn)沙河古橋遺址并首次試掘的是原咸陽市秦都區(qū)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張德臣。起初,張德臣第一個判斷就是“西渭橋”遺址,后來各大媒體均以發(fā)現(xiàn)了“西渭橋”遺址做了廣泛報道,有人還發(fā)表了《西渭橋考》專著。但隨著大量戰(zhàn)國后期和秦漢文物的不斷出土,許多專家對此提出異議,沙河古橋遺址最終被大多數(shù)專家確定為秦漢古木質(zhì)橋。/ @) o' N9 K) f: m }: a+ i
' j" ]- @2 ~' l4 E6 S; A/ b 最近,已經(jīng)退休的張德臣又對此提出不同的看法。在發(fā)現(xiàn)沙河古橋遺址并組織發(fā)掘后,二十年來,張德臣又對古橋遺址進行了多方考證。他認為,當初對古橋遺址的命名為“沙河古木質(zhì)橋遺址”欠妥,應該是秦漢水上宮苑亭榭類建筑。同時他也否定了“西渭橋”一說。: r# Y5 _1 b' |) _3 s
! h- m6 g: x" p: [ 張德臣認為,古橋遺址所在地屬于秦漢上林苑的范圍,西漢時周亞夫曾在此駐過軍,這一帶的村名如西屯(駐軍)、資村(物資儲存)、東張(帳)、西張(帳)都與駐軍屯兵有關。由于清代以前的地方志均無此地的記載,因此只能根據(jù)現(xiàn)有的考古發(fā)掘資料和當?shù)仫L俗、地名等進行推斷。據(jù)一些老人講,過去這里叫打魚屯,是一片汪洋。后來河床干涸,成了一片沙地,因此被當?shù)胤Q為沙河。因發(fā)現(xiàn)木樁遺址位于河槽中,所以當時定橋址名為“沙河古木橋遺址”。- p( X( H# V) \4 s8 b f
# ~4 p9 x f6 h/ @7 `* R. E' y, ^ 張德臣說,后來發(fā)掘出土的大型鐵件和各種陶制建材的出現(xiàn)拓寬了該遺址的文化內(nèi)涵及研究價值。從規(guī)模看,可以肯定,該遺址應屬秦漢上林苑水上宮苑亭榭類的建筑,建筑中有橋,即融宮苑、亭榭、橋梁為一體的組合式群體建筑,也不排除多功能作用。也就是說,既是水上亭榭宮苑建筑,供皇宮貴族游覽娛樂,也可出長安城西行,過此橋,再過西渭橋,北上茂陵、平陵,西到周至、戶縣,南達巴蜀。至于漢唐西渭橋一說,已被大多數(shù)考古專家所否定,因為后來的考古發(fā)現(xiàn)西渭橋遺址在今兩寺渡渭河河段,已發(fā)掘出河床木樁。4 H0 Y8 a" `8 {
* W' U0 K9 g+ _7 _/ I 林文君 5 f/ \( O O( e. B+ M$ V, ]& e2 |# j! V
既有橋又有宮殿還有鑄幣工場 $ ^8 u4 G( I* p; r' |9 s8 ^1 ~! B7 L0 M. @1 e9 |2 N
2003年,沙河古橋遺址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在沙河古橋遺址周圍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漢代磚瓦殘片和鑄錢殘范及工具,對此沙河古橋遺址文物管理所所長林文君對古橋遺址多方考證后認為,沙河古橋遺址并非簡單的一座橋或一個宮殿,而應該是一個既有橋、宮殿建筑,又有鑄幣場的大型綜合遺址區(qū)。林文君說,沙河古橋遺址在2000年前的秦漢時期位于漢長安城章城門與直城門之間正西,相距約25公里。漢長安城三面環(huán)水,水上各有橋,北面渭河有渭橋,東面灞水有灞橋,西面豐水之上自然也應有橋,沙河古橋遺址應該就是豐水之上橋梁的遺址,是出入長安京城的水上交通要沖。秦漢時期,渭河南北岸各有一條東西大道,絲綢織品就是通過這兩條大道運送的。無論漢長安城還是上林苑所生產(chǎn)的絲綢出京,第一站要過的橋就是現(xiàn)在的沙河橋,再經(jīng)戶縣、周至,翻越秦嶺棧道到達蜀地。而從印度、南亞、西南亞運來的物資,也要經(jīng)過這里進入長安,沙河橋是進入長安的最后一座橋。( P" K9 b2 ~3 g+ R4 D
, M8 w) l* u) I) s' U
這兩座橋除了是秦都出咸陽、漢都出長安等交通要沖外,其位置又在上林苑中,秦漢時期的皇帝、王公貴族、大臣等去上林苑游玩必然經(jīng)過這里,早年西周時期也是周王去周原祭祀宗廟的必經(jīng)之地;官方祭祀平陵要經(jīng)過這里,還有射獵、訓練水兵等都要出入這兩座橋,發(fā)掘文物中大量的建筑材料及鐵劍、弩機(當時國家配備的制式裝備)都可以說明這一點。2003年4月,沙河古橋遺址文物管理人員在一號橋址以北發(fā)現(xiàn)很多漢代的磚瓦殘片,最具代表性的是漢代云紋瓦當。可以說,在秦漢時期這里既是交通要道又是游玩之地,遺址原貌應屬于橋梁、宮殿俱有的綜合性建筑。5 V4 n# j9 Q1 j' b' T: a& @